XXX車隊不是一直買關鍵字「uber」的廣告嗎?從下圖你可以看出不是只有XXX在google 上買[uber]關鍵字的廣告,連Line Taxi也買,對手決定你的高度,廣告買對手的不是沒道理,意思就是我的生意輸給你,所以我在Google 廣告上砸錢,希望能搶得到你的司機跟乘客,這些都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
但廣告文的內容就更有學問了,他可以讓消費者分辯企業的經營手法跟心態。
首先XXX廣告大字標題文字寫「開UBER?」,加個問號?然候下端小字寫「合法營業....」,這是廣告挖坑給他人跳的手法,文義應是指不要去開白牌車,但卻刻意把UBER寫上去再加?號,UBER公司若是去解釋現在已進入Uber多元計計程車,目前已完全合法,好像是自己跳了坑,這就是攻擊性廣告的手法,凸顯大都會車隊的企業文化特質。
相較Line Taxi 就顯得溫和很多,只講自己的好,雖然關鍵字買了「uber」,廣告的受眾是對uber 有興趣的司機跟乘客,文中最多就是提跟uber 學的(不要說抄的)雙向評分、不踩地雷...,這是好事,禮失求諸野,滴滴打車也是模仿Uber ,然候將Uber 徹底打敗,趕出中國。
這是大人在打架,我們小司機最多就是在轉隊時賺個獎勵金福利,但車隊的單穩不穩定不是廣告說的算,老司機的分享,恐怕是你更應該看的。
在租賃車時代計程車跟Uber 劍拔駑張,但進入多元計程車之後,這個現象變的很微妙,司機其實是跑來跑去的,在一家計程車行中,司機的型態更是融合在一起,不管是小黃司機,或是Uber多元計程車司機,他們靠行的車行老闆是同一家是同一個人,只是加入的車隊不同,在台北是要開Uber就是加入車隊、皇冠車隊、計程車車隊,要開小黃車就是加入台灣大車隊、大都會車隊、Taxi go (Line Taxi),對司機而言都是開車賺錢,但對車隊而言對司機的招募就進入了白熱化。
1、
[Uber抽25%]為什麼Uber 抽25%,但司機卻是寧願被抽25%而不願意去開小黃?反而是小黃出現逃亡潮轉隊加入Uber ?
Uber雖然抽25%但是Uber公平派單,Uber司機不用搶單,Uber不用在街上繞來繞去,Uber司機的油耗跟體力耗損小,整場下來每週、每月、每年的收入,Uber 司機的收入還是最高,營業額、營業利益率..Uber還是勝出於其它計程車業者,這就是為什麼,小黃計程車司機一直來找劉伯烏的原因。
台北目前計程車派車系統,檯面上最常見的車隊有:台灣大車隊、Uber、大都會車隊、Line Taxi、yoxi GRAB ,除了Uber以多元計程車起家以外,其它的4家業者都是以小黃計程車為中午,就連新加入的Line Taxi 跟Yoxi,也是以黃色計程車為營業重點,Line Taxi的司機抽成有幾個特色分析:Line Taxi司機不用具備良民證和無肇事記錄(只有Uber用這個來找品質好的司機),只要職駕駕照和計程車執業登記,一樣是要靠計程車車行。Line Taxi跟司機服務費的收取是車資200元以下收10元,200元以上收15%,每個月上限只收取3000元,另外還收取乘客線上支付手續費2.8%及每月車隊服務費100元。
這種定價策略是計程車車隊拉攏司機的普遍策略,但內行的老司機首先關心的不會是在服務費上,首要關心的是派車平台能否給司機平均每小時2.5以上的車趟,例如開8小時能有20-25單以上,這才是Uber老司機劉伯烏優先考慮的條件因素,而Uber在這重點上是給的單子是業界最穩定的。
因為多元計程車只能靠車隊平台給予派遣車趟,如果派車平台車趟數量給不出來,讓司機整天有一半時間(空車)在壓馬路(顧路),在天橋下下棋等單,每天只能跑2500元以下的營業額,那麼就算服務費是0%也沒意義,Uber 台北司機繼續留在UBER,原因能(穩定)的收入,台北平均一天實際領到3000元以上。
這像黃金店面月租25萬,小巷店面2萬5的概念,黃金店面營業額高,門庭若市老闆賺大錢;小巷店面門可羅雀老闆閒著打蒼蠅,所以重點不在Uber抽25%,而在聰明的你是否能看懂聽懂Uber 博士劉伯烏幫你點出的市場眉角。
請加Uber 博士劉伯烏的LINE!溝通更方便!
0912696533
2、
[原車原地考照]原車原地考照,不緊張!過考率最高(90%以上)!監理站考試及格率40%),台北新北桃園台中職小原車原地考照,歡迎入群,入群後直結連絡教練報考。